close

green 

如果一間書店只是賣書而已,那和賣豬肉有什麼兩樣?

        ──蘇偉貞,一座孤獨的島嶼

 

書裡的一段話,深深擊中了她的心,在一瞬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然後,熱愛閱讀的她們,有了「深耕」──

一間隱身在巷弄中,有著大片落地窗,明亮、溫暖的小書店。

這個在今年三月底剛剛歇業,或者說,「休耕中」的社區型書店,它同時是匯聚著愛與希望的所在、一個充滿回憶與故事的空間,以及許多人走進這條巷子中的唯一理由。

    星期六下午,我在台南A Room老闆吳大哥的引介之下,幸運地與書店主人蔡大哥與馨云姐進行了一段讓我激動難忘的對話,乃至於在她們離開了之後,仍無法平息心中同頻激盪的震撼與感動。

 

 

    同是深中閱讀毒癮的愛書人,分外能理解馨云姐不顧一切毅然開店的傻勁;固然是憑著一股衝動,書店女主人張馨云卻以她特有的細膩與堅韌,有條有理地創造了一座充滿綠意、自在運轉的小宇宙;如同森林般林立的書架映襯著書店中淺綠色的地面,陽光則在每個午後被大方的落地玻璃窗邀請而來,徘迴在滿室流轉的優美旋律之中不忍離去。這個在安靜的巷弄中自在呼吸的美麗空間,往往吸引了同質的讀者們推門而入,與書、與人、與空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難忘的邂逅。

 

    常逛書店的台南老讀者們應該都知道,深耕書房的前身即是歐納書房;然而這兩間書店究竟有何異同?這一前一後之間的故事又是如何?少有讀者會卯起來細究箇中玄妙,畢竟讀者總在進入書店的同一時刻便逕自墜入閱讀的催眠狀態當中,對於書店本身的注意力相對較少,只要書店沒有遷徙,對空間的慣性仍在,甚至更為舒適,讀者們是不會太去計較書店是否易主的。

    但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深耕書房的選書方向與歐納書房有許多的不同,除了在文學、設計、建築方面書籍特別豐富之外,深耕特別增加了以台灣在地為主題的架位,並規劃了以幼童和老人為主要閱讀層的「銀寶專區」;在包裝袋上的設計也格外用心,以台灣古地圖的影像為基底,點出了「我思,故我在」的閱讀真諦,往往讓買書的讀者感動於書店在每個細節中的用心。

這些令人心醉的體貼,正是來自於女主人張馨云的巧思。

 

    主修音樂並曾經擔任教職的馨云姐從小就是個熱愛閱讀的書癡,身為道地台南人的她曾是歐納書房的忠實讀者,三天兩頭朝書店裡跑。對她而言,溫馨明亮的歐納書房絕對是無可取代的閱讀空間,即使主流的連鎖市場如何用價格或者文化位置威脅利誘,她總是堅定而不為所動。

所以在三年前當歐納書房決定停止營業的時候,她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不捨一間心儀的書店就這樣隨風而逝,當下的她轉念一想,不如讓自己來試試看吧?就是這個念頭,她帶著身旁朋友的肯定以及另一半蔡大哥的全然支持與承擔,讓自己的「傻勁」成為實踐夢想的能量,重新整頓店面並佈置了一個舒適的閱讀位置、重設鋪貨進書的方向,打造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閱讀國度。

 

    書店、閱讀、教育是理想,然而現實面中經營一間書店需要面臨的挑戰卻是非常辛苦與繁重的,馨云姐不諱言當初一開始開店面對的困難,對於當時仍在學校任教的她而言,在正常的工作時間之外根本無法休息。她將書店定義為社區型書店,期待每個走進書店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然而對書業運作一無所知的她,為了嚴選書店裡的書籍,即使面對自己平時不常涉略的類型仍然大量閱讀,堅持把關,一開始光是選書就花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為了深耕,不能只有小眾文化。」馨云姐堅持著這樣的理念。

    不同於其他以自我風格取勝、專營某幾類書籍強調主題性的獨立書店,我深深感受到作為社區型書店的「深耕書房」低調而親切的溫暖。這是一間以「人」,或者說是以「閱讀者」為取向的書店,它的設計幾乎都是從一個閱讀者的角度去關照的,它為愛書人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標舉風格或者營利為考量。如同馨云姐數次提到書店特設的「銀寶專區」,就是因為她認為台灣目前的人口結構中老人的比例越來越多,基於對長者的關心,特別關照高年齡層的讀者,在書區還特別提供老花眼鏡。

除了老人之外,孩子的閱讀視野也是她非常在意的。馨云姐認為,對孩子而言閱讀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份,也許是基於教育的使命感,她特別重視閱讀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相信對於孩子而言,父母親的閱讀慣性就是最好的身教。

    「書,應該擁有讓生命清澈的能量。」她說。

    我看著眼前的馨云姐,聽她細說著書店設計背後的用意,數次激動得想要擁抱她;身為一個讀者,我感動於眼前這個書店經營者處處位讀者設想的心意;身為一個女性,我傾心於眼前這個優雅美麗卻蘊含著堅毅與勇氣的女性,和她舉手投足之間所流露出的生命光彩。

 

    聽她說書店的故事、說她們與客人之間的互動,說她的理想與堅持,很難不被撼動。至今年三月底為止,書店經營了三年的時間,但卻絲毫沒有消磨她的熱情,所有的細節在她的敘述之中彷彿昨日,歷歷在目。

   「要下這個關店的決定,真的很難。」
    深耕在三月底宣佈要「休耕」的消息,對很多讀者而言不啻是晴天霹靂。

    許多關心和挽留的電話、信件,讓馨云姊感動之虞,忽然驚覺到一間書店的存在與否原來關係著某些人的生活。她從來沒有想過關店的決定會讓讀者們傷心、嘆息、無所適從,甚至此後就失去了踏進這條巷子的理由。
    即使是背負著許多失望的情緒,馨云姐仍然決定要暫時休耕。

    

    對她而言,經營書店的短期目標已經達到了,她必須為接下來的規劃做更完善的準備。

 

    原來馨云姐認為,舊有的書店空間無法負荷她的期待,有許多規劃無法在店裡施展;例如一些演講、座談,在舊有的空間內就無法舉行。為了讓讀者能安心愜意不被打擾地專注閱讀,馨云姐往往寧願選擇捨棄辦活動的邀約;此外,店內無法提供孩子在閱讀之外的休息空間,也是她非常在意的問題。為了照顧父母讀者群的需求,馨云姐希望可以打造一個「花園書店」的空間,除了原有的書區之外,她希望可以有二樓作為展場、演講或放映電影的小空間,也許也可以提供咖啡;而屋外也要設計成孩子休息玩耍的空間,讓讀累了的小朋友可以和同伴在屋外玩耍,也不致於哭鬧、催促著正在閱讀中的父母速速離去,甚至在書店中奔跑影響其他的讀者。

 

    對馨云姐而言,書店絕不只是一個賣書的場所,而是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空間,讓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都能優遊自得地暢遊書海之中,讓不同年紀的人都能安然地棲息於自己想要的閱讀版圖之中,也讓閱讀落實在生活當中,提供生命源源不絕的養分。


    聽到馨云姐說明休耕的原因,我心中的遺憾感逐漸被未來的期待所取代。

因為我實在無法忘記在三月份剛回國時聽到深耕書店及將休業的震撼與傷心,我還記得那天我和友人回台南時趕著去「搬書」,一面感慨著心中最喜歡的書店不再開門了的事實。我們在當天離開臺南前第二度回到書店門口的夜裡,望著店裡溫暖明亮的光線和隱約流露出的輕快音樂,默默呆立了許久。

    我一向不知道如何坦然面對離別,尤其是對過於喜愛的人事物。

    常用的方法是讓它們快速地就經過我的生命,然後喧鬧地忽略心裡某一角悄悄剝落的聲音。

 

    然而在這天,我真的很開心。

    我終於可以承認我對它的不捨──

    在我知道不遠的將來,它會更有能量地回來之後。

   

    休耕之後,土壤更為芬芳。

 

 

 

 

【訪談時間:2009/5/2,台南A Room咖啡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亮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